返回首页
最新
根据标题所述。我经常旅行,通常无法舒适地使用我的笔记本电脑。我希望能够快速运行一些小型研究想法。我的工作流程是:
- 请一个大型语言模型(LLM)来整理一个概念验证(PoC)
- 获取代码并将其发送到我的家用电脑或某个云服务
- 运行并获取结果
这里有没有人搭建过这样的工作流程?我很想听听大家在这方面的想法和经验。
我注意到一个简单但出乎意料有用的功能。大多数聊天界面都有一个分享按钮。如果将这个共享链接视为当前状态的快照,那么你可以在之后粘贴该链接,重新加载完全相同的个性化设置/配置,而无需重新调整。这就像是AI聊天的“存档槽”。
如何使用它:
快速开始:1) 调整到行为合适 → 2) 按下分享,复制链接 → 3) 下次粘贴以启动相同的状态。
适用的工具:ChatGPT、Gemini、Claude、Perplexity、Grok。
在我的测试中,不是真正的快照的工具:Mistral、Kimi(它们的“分享”似乎导出的是文本,而不是状态)。
为什么这有帮助:
- 提高A/B测试和评估的可重复性。
- 加快RAG/OCR/代理管道的事件响应(无需重新调整)。
- 为长篇写作或T2I工作流程提供稳定的声音。
- 在并行标签中进行安全的红队与蓝队比较。
在HN上开放的问题:
- 你观察到不同提供商之间的状态一致性差异吗?哪些实际上恢复了相同的行为?
- 共享链接是否存在已知的隐私或保留问题?团队是否将其视为秘密?
- 有什么技巧可以减少重新加载后的漂移?热身语句、固定规则或版本标记?
- 你喜欢哪些操作模式?例如,“主种子链接→每个任务克隆”、“创作者/编辑双链接”、审计表、轮换频率。
- 这在哪些方面失败?模型/版本切换、截断、上下文大小、组织政策、URL寿命?
示例用例(简洁):
- RAG分类:每个故障类别一个链接(索引、向量漂移、路由)。
- 提示注入实验室:攻击者链接与防御者链接并排运行。
- 写作流程:一个“声音+大纲”链接,一个“逐行编辑”链接。
- SRE事后分析:带时间线的模板链接 + 五个为什么。
我很好奇其他人是否已经在做这个,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模式。你见过哪些有效或失效的做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