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作者: ImageXav8 天前原帖
根据标题所述。我经常旅行,通常无法舒适地使用我的笔记本电脑。我希望能够快速运行一些小型研究想法。我的工作流程是: - 请一个大型语言模型(LLM)来整理一个概念验证(PoC) - 获取代码并将其发送到我的家用电脑或某个云服务 - 运行并获取结果 这里有没有人搭建过这样的工作流程?我很想听听大家在这方面的想法和经验。
1作者: TXTOS8 天前原帖
我注意到一个简单但出乎意料有用的功能。大多数聊天界面都有一个分享按钮。如果将这个共享链接视为当前状态的快照,那么你可以在之后粘贴该链接,重新加载完全相同的个性化设置/配置,而无需重新调整。这就像是AI聊天的“存档槽”。 如何使用它: 快速开始:1) 调整到行为合适 → 2) 按下分享,复制链接 → 3) 下次粘贴以启动相同的状态。 适用的工具:ChatGPT、Gemini、Claude、Perplexity、Grok。 在我的测试中,不是真正的快照的工具:Mistral、Kimi(它们的“分享”似乎导出的是文本,而不是状态)。 为什么这有帮助: - 提高A/B测试和评估的可重复性。 - 加快RAG/OCR/代理管道的事件响应(无需重新调整)。 - 为长篇写作或T2I工作流程提供稳定的声音。 - 在并行标签中进行安全的红队与蓝队比较。 在HN上开放的问题: - 你观察到不同提供商之间的状态一致性差异吗?哪些实际上恢复了相同的行为? - 共享链接是否存在已知的隐私或保留问题?团队是否将其视为秘密? - 有什么技巧可以减少重新加载后的漂移?热身语句、固定规则或版本标记? - 你喜欢哪些操作模式?例如,“主种子链接→每个任务克隆”、“创作者/编辑双链接”、审计表、轮换频率。 - 这在哪些方面失败?模型/版本切换、截断、上下文大小、组织政策、URL寿命? 示例用例(简洁): - RAG分类:每个故障类别一个链接(索引、向量漂移、路由)。 - 提示注入实验室:攻击者链接与防御者链接并排运行。 - 写作流程:一个“声音+大纲”链接,一个“逐行编辑”链接。 - SRE事后分析:带时间线的模板链接 + 五个为什么。 我很好奇其他人是否已经在做这个,或者是否有更好的模式。你见过哪些有效或失效的做法?
8作者: alexmrv8 天前原帖
嘿,HN!我构建了一个基于Git的AI记忆概念验证,而不是使用向量数据库。 <p>这个想法是:Git已经解决了版本化文档管理的问题。为什么我们要构建复杂的向量存储,而不直接使用带有Git内置的diff/blame/history的markdown文件呢? <p>它是如何工作的: <p>记忆以markdown文件的形式存储在Git仓库中 每次对话 = 一次提交 git diff显示理解如何随着时间演变 使用BM25进行搜索(不需要嵌入) 大型语言模型(LLMs)根据对话上下文生成搜索查询 示例:询问“我的项目是如何演变的?”它使用git diff来展示理解的实际变化,而不仅仅是相似性分数。 <p>这确实是一个概念验证——到处都是粗糙的边缘,尚未准备好投入生产。但它在个人使用中表现得相当不错。一年对话的整个索引大约占用100MB的内存,检索时间在毫秒级。 <p>有趣的部分是:你可以git checkout到任何时间点,准确查看当时AI所知道的内容。完美的可重复性,人类可读的存储,并且如果需要,你可以手动编辑记忆。 <p>GitHub: <a href="https://github.com/Growth-Kinetics/DiffMem" rel="nofollow">https://github.com/Growth-Kinetics/DiffMem</a> <p>技术栈:Python, GitPython, rank-bm25, OpenRouter用于大型语言模型的编排。采用MIT许可证。 <p>希望能得到对这个方法的反馈。这是疯狂的还是聪明的?我还缺少什么可能会让我后悔的?